自动化有机蓝光激光除草
蓝光激光精度助力可持续农业
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对高强度粮食生产的需求。限制园艺产量的因素之一是除草控制效果不佳,尽管目前存在广泛应用的方法,但它们并非最佳解决方案。广泛使用的化学除草方法引发了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,而物理除草则可能通过损害作物或对其有益的其他生物,降低作物产量。
这正是激光技术的切入点。过去数十年的研究已证明,激光处理可有效应用于杀灭杂草。得益于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,激光除草正变得极为精准、绿色有机、高度自动化且具成本效益。
但该技术仍处于较新阶段,因此存在一些缺陷。这些问题大多源于使用CO₂激光器,其依赖加热杂草以破坏细胞。这需要高光学功率,产生的热量可能对作物产生负面影响。此外,为达到高功率,CO₂激光器因其较低效率,需要大量能量并配备高压电源。
农业环境通常较为干旱,植株多干枯,配合高压电增大了火灾风险。高能量还意味着需大量散热,CO₂激光通常需要水冷模块。再加上CO₂激光器体积庞大,导致系统整体尺寸大、重量重。这些缺陷表明该任务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激光类型。
这正是先进蓝光激光技术发挥作用的领域。

我们的使命
我们相信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。因此,我们不开发AI系统,而专注于打造可靠、高性能的激光硬件。我们始终关注质量、精度与长期信任。凭借丰富的现场经验和与7家以上集成商的合作关系,我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农业解决方案,而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。
在Opt Lasers,我们不仅销售组件——我们共同打造您的除草系统。我们的专利技术、经验证的集成支持及与制造商的直接合作,使我们不仅是供应商,更是您的研发伙伴。
无论您是在构建机器人除草机、自主作业平台还是下一代农业科技解决方案——我们助您快速投入实地应用。
为何蓝光激光是激光除草的最佳选择
- 水的穿透性:蓝光在水中具有吸收“窗口”,叶面上的水滴不会阻挡光束,激光仍能直接作用于叶组织。CO₂、YAG及其他红外光源被水强烈吸收,往往与水滴表面作用,难以穿透至叶片。
- 叶片含水量:叶片自然含有高水分,红外波段激光处理时,水分会引入额外光学障碍,而蓝光波长受影响较小。
- 叶绿素吸收:蓝光波段被叶绿素强烈吸收,近红外吸收较低;CO₂激光能量主要在杂草表面作用。
- 低火灾风险:蓝光激光通过强光照射使杂草疲劳过载,非燃烧方式,提升实际田间使用安全性。
- 紧凑设计:蓝色二极管激光器体积小巧。我们的320 W模块尺寸仅225 × 79 × 312 mm³,重量不足6 kg(含扫描头不足8 kg),便于操作组装且降低机器能耗。
- 能效高:玻璃管CO₂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约7%;光纤激光约20%;蓝色二极管激光普遍超过25%。
- 低压操作:CO₂系统需高压电源,蓝色二极管供电电压仅24–48 V。湿润环境下高压电源易漏电,增加绝缘和外壳设计难度。
- 寿命长:蓝色二极管激光寿命约10,000小时以上(新品402 nm二极管测试寿命达30,000小时)。玻璃CO₂管寿命约3,000小时。
- 抗振动性:激光二极管结构本质抗振;扫描镜虽需偶尔调整,整体比CO₂系统更稳定。
- 成本趋势:蓝色二极管价格过去三年降低约60%,且有持续下降趋势。CO₂技术成熟但成本高,金属管CO₂昂贵,玻璃管虽便宜但脆弱。
- 安全性及维护:蓝光可见,便于光束检查和维护;CO₂/红外光不可见,需额外设备辅助对齐安全操作。
- 现代扫描光学:蓝光用扫描振镜曾昂贵,现在已成为标准且广泛可用,我们提供采购和集成协助。
- 合作专注:项目对我们至关重要。区别于提供通用CO₂方案的供应商,我们专注蓝光激光系统,提供专属应用支持。
实际农业条件下的现场验证性能
我们的蓝色二极管激光系统不仅经过实验室测试,且在欧洲由7家以上集成合作伙伴积极实地测试部署。无论是干旱环境还是高密度蔬菜农场,我们的技术始终实现了精准、高效且安全的除草控制。
每位合作伙伴都通过实际应用帮助验证和完善系统。我们持续合作开发新一代激光模块,配置灵活可定制,满足速度、除草效率或维护负载等各类需求。
我们的工程团队直接与OEM及自动化公司合作,指导不仅涉及激光系统,还包括机器本身的优化设计——包括散热布局、扫描角度及控制信号。全程支持合作伙伴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发布。

激光技术对比 – 蓝光 vs 红外 vs CO₂
下表展示了用于激光除草的不同波长激光器性能对比,均按320W光输出功率、液冷条件标定,数据源自现有产品规格:
| 特性 | 450 nm蓝光 (未来系统) | 2000 nm红外 | 10600 nm CO₂ |
|---|---|---|---|
| 效率(交流壁插效率) | 19% | 12.3% | 11.2% |
| 光学输出功率 | 320 W | 320 W | 320 W |
| 系统总功耗 (含冷却) |
1700 W | 2600 W | 2870 W |
| 重量(激光+电子) | 14 kg | 48 kg | 18 kg |
| 含冷却及外壳重量 | 44 kg | 88 kg | 118 kg |
| 100小时CO₂排放量 (700 g CO₂/kWh) |
119 kg | 182 kg | 200 kg |
| 1 mm水层透过率 | 99.99% | 36.79% | 0% |
| 激光源体积 | 11 dm³ | 270 dm³ | 155 dm³ |
| 每瓦价格 | 37.5 欧元/W | 100 欧元/W | 20–50 欧元/W |
凭借无与伦比的水中透射率、高效能、轻量化及较低环境影响,蓝光激光技术彰显了安全且可扩展的激光除草未来趋势。
电气效率对比与解析
激光系统效率对降低能耗、减少运营成本及保证现场应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。以下为2000 nm IR、CO₂及450 nm蓝光激光系统的电气效率对比:
2000 nm红外激光:200W IR激光器通常消耗1200W电力,激光器本体效率为17%。但因需配备1700W冷水机,后者消耗600W,调整冷却负载(424W)后,最终系统效率为12.3%。
CO₂激光:130W CO₂激光管及其电源合计消耗860W。同样的1700W冷水机根据负载分摊贡献303W,使总效率下降至11.2%。
450 nm蓝光激光(未来系统):120W蓝光激光器功耗356W,驱动器效率95%,空气冷却消耗62W。计算公式为120 / (356 / 0.95 + 62) ≈ 26.7%。采用效率91%的48V电源后,整个系统效率为24.3%。320W液冷配置时,效率约为19%,系统总功耗约1800W。
未来系统通过自主设计激光器及专用驱动器实现高效性能。相比之下,市售驱动效率普遍70–90%,显著降低整体系统性能。
水吸收与照射剂量——激光除草关键因素
水吸收显著影响激光透射及杂草实际接受的能量剂量。不同波长激光器与植株表面水滴相互作用表现差异极大。
水中透射:对于0.1 mm薄水层,蓝光激光几乎无损透射(99.99%),2000 nm红外下降至90.48%,而CO₂激光几乎零透射(0.004%)。少量水分即可完全阻挡CO₂激光,部分抑制2000 nm激光照射。
1 mm水层情况下,透射系数为:
- 蓝光激光:99.99%
- 2000 nm激光:36.79%
- CO₂激光:0%
对照射剂量的影响:短时间照射窗口(50–100 ms)内,体积为5×5×1 mm³的水滴几乎吸收全部CO₂激光剂量及约63%的2000 nm激光剂量。对于红外激光,吸收能量使水滴温度从20°C升高至沸点,所需功率仅为8.4 W,蒸发量仅占8–10%。这限制了实际能量传递至杂草,降低除草效果。
水淹或灌溉田地:在10 cm深水层如稻田中,蓝光仍可传输超过99%的能量至目标,而2000 nm与CO₂激光几乎为零。
分析表明,轻度降雨或灌溉对红外及CO₂激光除草性能影响显著,而蓝光激光系统在湿润环境中依然高效。
重量、尺寸及其对系统集成的影响
对于移动或现场激光系统,重量和物理尺寸对集成、机动性和功耗具有重要影响。蓝光激光在这两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:
320W蓝光激光系统总重量(含冷却)估计仅为14 kg。相比之下,200W 2000 nm激光系统含冷却组件约重61 kg,典型CO₂激光配置重约48 kg。也就是说,两个蓝光模块总重仍低于单个2000 nm或CO₂激光系统。
尺寸方面,蓝光激光极其紧凑。320W蓝光模块体积不超过100×300×300 mm(不足10 dm³)。而2000 nm激光系统占地超过169 dm³,CO₂激光系统达92–97 dm³。且CO₂激光多由易碎玻璃管构成,长度可达165 cm,移动安装保护困难。
综上,蓝光激光体积比2000 nm红外激光小12倍以上,比CO₂激光系统小7倍以上。紧凑尺寸方便安装于轻型农用车或机器人臂上,极大提升现场部署灵活性。
利用蓝光激光技术推进精密除草
研究表明,激光对杂草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光学功率、照射时间、光斑尺寸及最关键的激光波长。蓝光因被有机物强吸收,尤其是大多数植物。其关键在于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,包括叶绿素-a和叶绿素-b。其吸收光谱显示蓝光(分别在430nm和470nm处有吸收峰)与之高度匹配,因而蓝光激光可用更低光学功率高效去除杂草。
除吸收特性外,蓝光激光,尤其是蓝光二极管激光系统紧凑性强,相比CO₂系统,易于安装于各种机器,可串联多单元,提升整体除草作业面积与速度。
蓝光二极管激光为低压直流系统,相较于使用交流电的CO₂激光,在干旱环境及操作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。同时,蓝光激光体积轻便,无需水冷,降低车辆油耗。激光光斑尺寸高度可调,适配高精度或大面积作业要求。蓝光二极管效率高且寿命长,综合成本效益显著。
蓝光二极管激光除草优势:
- 波长被植物强烈吸收——无需极高光学功率
- 非接触方式,无物理损伤
- 环保友好
- 体积小,重量轻
- 性价比高,维护需求低

